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校友会新网站

校友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友风采 >> 正文



校友故事丨机电学院工业工程19级高宗杰
日期: 2024-07-23      信息来源:      点击数:

我与校友会及中工的故事

  初遇相识

  第一次了解到校友会这个团体是在23年快要毕业的时候,作为联络员的身份加入到校友联络员群里。当时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,想着就先加入进来,也许自己能为学校的发展做些简单的事情,后续和我说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,这就足够了。来到深圳以后我自己很迷茫,我发现自己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。我毕业时明确的知道我不会一直作为一个打工人去工作,但仅限于知道方向,当真正工作后,我自己似乎找不到方向了。很快在深圳的6个月就过去了,自己对工作内容熟悉并且可以从容处理,工作压力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养老,新任务上手也很快。最开始自己每周还会出去玩,但六个月过去外面的吸引力对于自己来说也没有这么大了。这时候我被焦虑困扰,我觉得自己没有长进,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,会不会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失去闯荡的热情。甚至到后来我开始自我否定。不断的被焦虑裹挟,到最后自己也受不了了——不行,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?不断的内耗自己不如自己多出去了解。去问问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,那就学长学姐?可是我熟悉的学长学姐也才刚出学校一年多,而且都不在深圳这边。诶?不对,我有学长学姐在深圳,深圳校友会的学长学姐不都在深圳吗!!!但这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题,怎么加入呢?我先在校友联络员的群里找文件——没有找到;然后问了之前校友会工作的同学,他也不太清楚深圳校友会的群聊,于是给我推荐了一位联络会的学弟,在和学弟沟通两天后,我还是没有加入;一筹莫展的时候看见了学校的公众号,既然学校有公众号,校友会会不会也有公众号?抱着尝试的态度我搜索了一下:深圳中原工学院校友会。搜到了一篇文章,文章作者:中工深圳校友会,有戏。可是找到公众号怎么加入组织呢?点开公众号简介:······深圳,我们一直都在!然后后面是联络方式!哇,当时看到“深圳,我们一直都在!”的时候一下子就产生了一种归属感,再看到联络方式的时候甚至产生了宿命感——兜兜转转,最后还是来了。你好,深圳校友会。


  相知共生

  我通过校友会简介里的联络方式成功地联系上00级的周立学长。和周立学长聊天的过程中感到有点惭愧,才离开学校一年的我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如离开学校二十年的学长多,学长对于学校的变化如数家珍,而且还会时不时回到学校参与学校的规划建设。这让一个以前对校友会没有认识的我对校友会产生了第一个认识: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确认中工的身份后,终于加入了这个组织。经过和周学长的聊天,我对这个组织充满好奇,而我的运气很好,加入组织的时候刚好校友会组织了校友活动,果断报名!在去往活动的路上,我认识了和我同级的杨俊龙,和我不同的是,他已经在为校友会服务了很久,并且工作也受到学长学姐的认可;同时还知道学长学姐都在不同程度的为校友会服务,自己作为一个新人,在听学长学姐的介绍中让我对校友会有了新的认识:友好且无私的奉献。在活动中我自己提出不好找组织的小意见,现在看来是自己不够灵活,而且现在还知道当我们离开学校后,企业微信会自动的把我们的账号转到校友账号,这些都是找到组织的方法。但当时几位学长学姐并没有因为我是新进来的就提意见而不满,反而认真记录,后面也切切实实看见学长进入校友联络群进行宣传,这便产生了第三个印象:尊重、认真、负责。这次校友活动后,在赵东营学姐的推荐下,我加入了篮球群和户外活动群,群里时不时会有篮球赛、徒步活动等。自己因为工作方向的调整,为新的工作方向做准备,导致这些户外活动我一次也没有参与,只在群里潜水,群里每天都会有99+的信息,而这些信息就是我每天最好的消遣,聊天内容轻松诙谐,群里氛围热烈,在写这篇投稿的时候,似乎发现了第四个印象:有趣、热烈和青春。自己不断的感受到这个团队给我带来的正向情绪,我在这个团队获得了极高的情绪价值,想到自己作为这个团队的一部分,就更想要为这个团队做些事情,于是我就压抑不住自己想表达的冲动,最后有了这篇文章。

  以终为始

  其实自己加入这个团体的时间很短,参与的活动也有限,在写这篇投稿开始时以为凑不出来800字。但不断的回想着,写着,不知不觉就到800的两倍了。写的过程中越写越激动,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停笔了,在观摩了前面的文章,看学长们会有自我介绍的环节,我要不就介绍一下自己后停笔?那么大家好,我是高宗杰。写完这篇文章后,我会继续向各位学长学姐以及优秀的同级看齐,不断的了解这个团体,在了解的前提下,自己想要去为团队做更多的实事。

转自:中工深圳校友会   校友投稿:工业工程19级高宗杰  

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中原工学院       邮编:451191

电话:0371-69975899    E-mail:xyzh@zut.edu.cn